逯怀新,男,山东昌乐人,1957年出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校量子力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从教于昌乐一中、昌潍师专、潍坊学院,2020年10月退休。长期致力于量子信息论和量子光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潍坊市“鸢都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
逯怀新访谈录:
主持人:作为学校变迁的见证者,那时候的教学、学习、科研环境如何?您可以介绍一下对您影响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吗?
逯怀新:在我4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但印象最深刻的是物理系的第一级(2001级)本科生。物理系2001级招生计划是114人(最终人数为107人)。刚刚合校升本的潍坊学院,学校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师资也较为紧缺,导致好几位同学报到没几天就回去复读了。剩下的同学在大一期间也是对自己的前途和规划比较茫然。当时,我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任物理系主任的刘汉俊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很担忧,就和我联系,让我回来给学生做个报告。我得知这一情况后,跟我的博士生导师请了个假,第二天早上回到了潍坊,下午就给学生做报告。
报告从“坚定学习信心”“规划学业生涯”“量子信息学科发展前景”三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寻常的报告,竟然产生了心灵上的
“量子效应”,从而使我和这107名学生的职业生涯都有了根本的改变。我感受到了学生对未来的期盼和信心,感受到了学生们将希望寄托于我的使命感,这种信任和责任让我放弃了去华东师范大学入职的想法。
2003年8月,我担任潍坊学院物理系主任。全系老师团结一心,立足于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紧紧围绕课程建设这一关键,狠抓学风建设,在培养学生厚基础上下苦功夫。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级本科生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2001级本科生考研录取45人,考研率达到42%,其中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录取25人。另外还有近60人成功考取公务员、事业编。
“大学,有精神方成气象”。2001级学生的示范引领,为母校注入了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现在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已成为了中坚力量,例如我校曹连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朱桂妹教授、重庆大学许东辉教授、南京工程大学张静云教授,奎文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晓明等。我们为有这样的优秀学生感到骄傲自豪。
主持人:您从教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这众多学生当中请您谈一谈您印象最为深刻的得意门生吧?
逯怀新:我从事教学生涯40多年,得意的学生很多,都是老师们共同培养的结果。只举两个不同领域的优秀学子代表。
一个是鑫源金店董事长,1982级优秀校友曲金民。2011年,学校60周年校庆时,曲金民为物电学院捐款10万元。我们认识到这份捐款的重要意义,所以提出了设立“曲金民未来之星”奖学金的想法。通过奖学金这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奖学金设全额奖3000元,提名奖2000元。由于这项活动的效果非常好,2015年,曲金民又继续向学校捐款100万元,“曲金民未来之星”奖学金更名为“晒福·未来之星”奖学金。奖励金额为特别奖 12000元、全额奖10000元、提名奖2000元,资助面扩大至全校学生。到目前为止,奖学金评选已经开展8届,约100名同学得到资助,受资助的这些同学事业发展得都很好。
另一位是青年长江学者,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级物理学专业的刘兆东。大学四年,他留给老师们的印象是“热爱学习”;他的班主任周立友评价他是一个具有“很强学习力和意志力”的优秀学生;他对量子世界的强烈好奇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Natur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2023年9月,刘兆东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受母校邀请,参加学校的新生开学典礼。他在新生开学典礼的致辞中,分享了个人成长奋斗的经验与感悟。他深刻体会到,是母校良好的学风、扎实的教风、严谨的治学赋予了他治学的能力,成就了他笃信好学,博文约礼的价值追求。
主持人:您作为首届省教学名师,主讲的省级精品课程《量子力学》很有特色,很受学生欢迎,这些耀眼的成绩是怎样获得的?
逯怀新:非常感谢学生认可我所主讲的量子力学。借此谈一谈我几十年来对量子力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
一是必须与学生同频共振。授课全过程能和学生同频共振,并富有激情,就会让学生感觉你是在和他们谈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便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此,必须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备学生更为重要。
二是及时将自己量子信息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量子力学》课程的内容中。这样做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更重要的这是传授给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之道。
三是做到将物理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上世纪80年代,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卡普拉写了一本专著《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与东方神秘主义》,书中详细阐明了老子、周易的哲学思想对理解量子力学的重要性。例如,量子态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思想和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及《周易·系辞上》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就是很好的结合与渗透。实践证明,注重两种思想与文化的结合与渗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量子世界,而且也是很好的文化自信教育。
四是充分发挥我们量子团队的智慧。《量子力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离不开我们量子团队每一位老师的努力。例如姜波老师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挑细选考研真题,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量子力学的理解。现在主讲《量子力学》课程的老师是我的学生杨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相信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在物理学专业考研的学生中,其中有70%的学生选取量子力学考试科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学习完量子力学后。2001级和2002级的同学们给我和姜波写信,高度赞扬了我们所讲的量子力学课程。我视学生们的这些书信为我人生中的无价之宝。
主持人:我们学校量子信息实验室是全国少有的量子信息实验室之一,现在具有很好的影响力,您当时怎么想到要建设这样顶端的实验室,能谈谈过程吗?
逯怀新:量子信息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2006年我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潘建伟院士实验室访学,深受潘建伟的影响,认识到组建实验室是占领这一领域制高点的重要保障,更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从德国海德堡大学访学回来,向学校提出了建立量子信息实验室的构想,大约需要资金500万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潍坊市政府给予了200万元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支持,潘建伟院士团队给予了我们核心技术支持。我们先后派王晓芹、赵加强、曹连振、杨阳、刘霞到潘建伟院士实验室访学。
目前实验室已拥有几千万元的科研仪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高质量科研论文、省市级科研成果获奖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骨干在每年全国量子力学年会上作的学术报告进一步扩大了我们重点实验室的影响。这些成果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和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主持人:您当时作为一个学院的负责人,对当时取得的成果,包括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有什么想说的吗?
逯怀新: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建设又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显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不仅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水平,更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而大学办学特色在学科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在某些领域内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003年8月至2016年1月,我担任物电学院主要负责人。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同时担任班子成员的李文全、仲明礼、黄宝歆、李英德以及全体老师们秉承“以文化人”的大学精神,和衷共济,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学科建设方面,2006年、2011年光学学科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2006年物理学专业开始申报硕士点,2011年申报光学工程硕士点。物理学实验中心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12月由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7年3月获批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7年与济南量子研究院设立量子信息联合实验基地。2008年、2013年获潍坊市第一、三期“量子信息技术”鸢都学者岗位。发表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培养了一支省内一流、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量子信息学术团队。
在专业建设方面,从合校之初仅有的物理学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专科专业,发展为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优势专业(排名第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量子力学、光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近代物理”教学团队20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2015年获潍坊市首批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提升工程。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拥有了一支治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学校历届党委的领导下,物电学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了互相交叉、互为依托、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并凝炼出了具有物电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以物理为基础,量子为前引,大力发展光电事业”。坚持这样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办学理念,也得到了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