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桂珍,1954年出生,1971年2月参加工作。曾在昌潍地区教育局、电大工作站、职业大学工作;1985年任潍坊电大教材设备处副处长;1988年任潍坊电大、潍坊职业大学图书馆馆长;1992年任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2001年任潍坊学院图书馆馆长。
刘桂珍访谈录
主持人:刘馆长,您工作以后有什么契机又读的大学?您在昌潍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昌师”)上学时学习环境、条件如何?有什么感想?
刘桂珍:很幸运,当时潍坊市分配在职教师上大学名额,每个公社一名,除了本人政治、教学工作优秀外,还有三个硬条件:工龄5年以上、25岁以下、未婚,我正好符合条件,因此,1976年有幸到昌师化学系上学。
昌师恢复招生时间不长,各方面条件比较简陋,尤其住宿条件和伙食较差。不大的宿舍住8人,冬天没有暖气;食堂没有桌凳,大家都围蹲着一个大饭盆吃饭,每顿饭就一个菜。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很满足,也很快乐!两年的学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我们经历了学工、学农、实践教学等环节,吃了当代学子们没吃过的苦,却锻炼了体魄,磨炼了精神,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团结、协作、包容等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两年的学习为我重新步入社会和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您毕业后就到了电大工作,谈一下您在电大、职大时的工作情况和感受吧。
刘桂珍:1978年7月,我从昌师毕业分配到昌潍地区教育局业教科,负责电大招生准备工作。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招生,潍坊的各大企业都办了电大班,统一收看中央电大教学视频,各班配备辅导教师。我们主要负责招生、考试以及教材、音像资料的订购发放等工作。
1979年下半年,电大工作站成立,1983年潍坊电大分校、职业大学成立,两个牌子,一套班子。我主要从事教材、设备、图书资料管理相关工作,并以电大教材和辅导材料为基础建立图书资料室,这就是潍坊高专图书馆的雏形,至此,我与图书馆结了缘。一开始,图书资料室设在人民医院东侧一个小院,几间破旧的平房当书库,书架破旧,房间又潮又暗,几位老同志开始按图书馆工作条例登记、编目、手工刻印卡片等来管理图书,为以后图书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我被任命为教材设备处副处长并主持工作,1988年图书馆正式建制,我担任馆长。图书馆设在电大教学楼一楼的几间大教室。条件虽差,但已正式按照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运行,设立了采编部、流通阅览部等部门。
在电大、职大工作期间,我最大的感受来自学生和工作人员的肯定。当时电大职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拼搏精神令人感动。国家停止招生10年,他们是被耽误的一代人,都非常珍惜电大职大的学习机会,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拼搏。当时工作条件和环境差,教材图书都是通过火车按包裹托运,我们骑着自行车到行李房取,每人后座至少带两大包。遇上刮风天,骑不动就推着走,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抱怨,没有消极情绪,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主持人:您当了26年的图书馆馆长,在这期间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刘桂珍:最难忘的就是自己任图书馆馆长期间经历了潍坊高等专科学校、潍坊学院两个图书馆的建设和搬迁。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1994年动工,1996年投入使用。建筑设计为“回”字形,面积6500平方米。最难忘的事是砸墙,当时二楼以上北边的大房间全部间隔成小房间,要挪作他用。学生没有了自修室和电子阅览室。当时学校领导听取了专业人员的汇报和建议,决定砸墙,将小房间改回大房间,为学生留足了自修室。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率先上了自动化设备,凭借搬新馆的契机,成为全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样板馆。当年全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年会在本馆召开,全省乃至省外的众多高校纷纷来参观交流,图书馆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最感人的场面就是图书馆的搬迁,没有电梯,搬迁任务全部由图书馆人员自行解决。老师们从一楼接力到四楼,一包包,一捆捆你递我接,感动得司机师傅都参与到传递队伍中,就这样,近三十万册图书搬进了新馆。中午,大家胳膊都抬不起来了,累的瘫坐在楼梯上站不起来。那场景至今令我感动不已。图书馆人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刻在每一位当事人心里。
2000年昌师、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并入渤海大学资源,成立潍坊学院。我被任命为学校图书馆馆长。庆幸学校为我们配备了一个好班子,有一支能吃苦、敢打硬仗的好队伍。当时压力很大,三校合并,三校的图书、设备先进行登记建账合并,建立数据库。2001年新馆作为合校后的第一批建筑开工,2003年竣工投入使用,足以见证学校领导们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新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74万平方米,当时在山东省高校中遥遥领先。记忆最深的还是图书馆的搬迁,图书馆的搬迁是一项大工程,从新馆内部设计图,设备的订购、安装,旧书的打包、标注、上架都需要精密的测量和科学的规划,哪些书进哪个书库,力争一步到位,不能二次搬移。还好,有了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搬迁的经验,另外请了搬家公司,图书馆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搬迁。
作为潍坊学院图书馆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和图书馆的兄弟姐妹们都经历了合并后学校的发展壮大和图书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阶段,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和图书馆的建设洒下了汗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感人的人和事层出不穷,至今记忆犹新。那种以校为家,以馆为家,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努力拼搏的精神展现了图书馆人的思想境界。
新馆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资源丰富、数据库和电子产品一应俱全,从选书购书到编目上架,从借还图书到查阅数据库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图书馆自2001年至2010年多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先进图书馆,多次承办全省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这些成绩凝聚了全体图书馆人的心血和汗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图书馆打造成了一座知识宝库和学生读书学习的温馨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我2014年正式退休,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和亲爱的同事们。与图书馆结缘三十年,任馆长二十六年是我人生之幸。作为潍院人,我深感骄傲!为图书馆事业奉献半生无怨无悔!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相信在几代潍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早日实现潍院人的“大学”梦!